本瑞利珠单抗在华获批新适应症,拓展至6至<12岁儿童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的维持治疗
阿斯利康宣布,其中国首个呼吸生物制剂本瑞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凡舒卓)新适应症在中国正式批准,用于儿童(6至<12岁)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的维持治疗。本瑞利珠单抗是精准靶向嗜酸性粒细胞的抗IL-5R生物制剂,此前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
阿斯利康宣布,其中国首个呼吸生物制剂本瑞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凡舒卓)新适应症在中国正式批准,用于儿童(6至<12岁)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的维持治疗。本瑞利珠单抗是精准靶向嗜酸性粒细胞的抗IL-5R生物制剂,此前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
28岁的小张(化名)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受哮喘折磨。近年来,支气管扩张剂喷雾是她随身必备的"救命法宝"。每当胸闷如石压、呼吸急促、喉咙紧锁的窒息感袭来,喷雾剂成了唯一的缓解方式。然而,症状像潮汐般反复,药物效果逐渐减弱,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剧烈运动成了奢望,夜间常
变异性哮喘虽不喘,却和典型哮喘一样是气道慢性炎症作祟。夜间干咳、遇冷空气或运动后加重、吃抗生素无效,这三个信号要警惕。通过肺功能检测和气道激发试验可确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看不见的空气里,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臭氧。它不像甲醛有刺鼻气味,也不像PM2.5能被仪器捕捉,却可能在我们依赖空气净化器改善环境时,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健康。更危险的是,部分空气净化器本身就是臭氧的释放源。
猫哮喘也是我们常听到的慢性支气管猫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支气管,大多是过敏所造成的,当猫咪受过敏原所刺激时,会使得存在血小板及肥大细胞内的 serotonin(5-羟色胺) 释放出来, 造成气管平滑肌收缩,通常这样的疾病会逐渐地越来越严重,而终致支气管扩张及肺
此次批准是基于III期TATE研究的积极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在美国和日本开展的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n=30),评估了本瑞利珠单抗在6-11岁SEA儿童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及长期安全性。
3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然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家长我们很难完全杜绝疾病的发生,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坐视不理。首先我们要知道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通俗来讲,患儿的气道对冷空气、过
重度哮喘是哮喘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其治疗管理一直是哮喘领域的突出挑战。传统抗哮喘药物难以完全满足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疗需求,近年来,随着对哮喘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索,各种生物制剂应运而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面对种类繁多的生物制剂,如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
尘肺在中医属 “肺痹”“肺痿” 范畴,核心病机为长期粉尘外邪侵袭,导致肺络瘀阻、痰瘀互结,进而引发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主气司呼吸,粉尘壅塞肺气,致宣降失常;脾失运化则聚湿生痰,加重肺腑阻滞;肾不纳气则呼吸困难加剧,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刘新医生指出,治疗需
大疱性皮肤病(bullous dermatoses)是以皮肤或黏膜水疱、大疱为基本皮损的疾病总称,病理基础为表皮或真表皮交界处结构破坏导致液体积聚,临床表现为紧张性或松弛性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导致多发性溃疡及瘢痕形成。该病病因可分为非获得性(遗传性)或获得性,
呼吸系统损伤霉菌孢子通过空气传播,长期吸入易引发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哮喘患者病情可能加重。研究显示,约21%的哮喘病例与住宅潮湿发霉相关,霉菌释放的过敏原是夏季过敏的主要诱因之一。皮肤与黏膜问题敏感人群接触霉菌后易出现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红
20岁的小李(化名)两年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涕、鼻痒、频繁喷嚏,曾到耳鼻喉专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间断口服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以及鼻腔喷入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夜间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胸部还会出现伴随呼吸的“吱吱”声。因为近期夜
哮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超3亿患者受其影响[1]。尽管重度哮喘群体在哮喘患者中占比不高,但其临床治疗和管理却尤为棘手,占用了哮喘治疗的大部分医疗资源,对患者个人和社会均构成沉重负担。这源于重度哮喘的临床表现和内在机制均异质性明显[2],不同的表型/内型
走进肺功能检查室,总能听到“用力吸吸吸……用力呼呼呼……”“医生,我已经用最大的劲儿了,我肺活量不行。”肺活量是肺功能检测的一项指标,并不能代表肺功能……那肺功能检查到底是在查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叶明阳的解读,了解肺功能
哮喘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核心特征为慢性气道炎症,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临床表型和内型。当前,我国哮喘的疾病负担极为严峻,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哮喘患者数高达4570万,其中重度哮喘患者占比约为3.4%~8.3%,换算下来成人重度哮喘患者数可达394万[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人数约4570万,其中重度哮喘患者比例约为3.4%~8.3%,成人重度哮喘患者人数可达394万[1]。这不仅给患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临床药师郭燕子。当哮喘发展到重度,常规的控制药物和急救药物可能 “力不从心”,需要更强的治疗方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重度哮喘的 “秘密武器”:附加治疗药物,尤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生物靶向药物,看看它们如何精准击败顽固炎症!
大家好,我是公立三甲医院的杜宝荣主任,从医40多年,可以说什么样的呼吸系统问题都见过,也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方法,帮助众多朋友,其实,不管是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还是哮喘都不可怕,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
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Lancet Respir Med)最新发表的ORACLE2研究(患者水平荟萃分析)首次量化评估了哮喘急性发作的预测因素。通过对2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中6513名患者的分析,明确以下关键发现: